1)85.《又见余美丽》(十八)_一替成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又见余美丽》(十八)

  何修懿离组后,跑去演了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剧。电影拍摄地在苏州,电视剧则是在北京,因此,《又见余美丽》杀青后的前三个月,左然每天只能独自回到家中,每隔一月飞到苏州探一次班,其余时间只能电话谈情。三个月后,何修懿才回到北京。

  何修懿也继续磨炼自己演技。他观察、模仿、分析自己见过的人,并且对着镜子琢磨如何能用更有戏剧效果的方式重新演绎。他的观察,从知名文化学者,到斗字不识的人,全不放过,就连动物都不例外。在多伦多动物园,何修懿他对着猩猩一盯就是一个小时,回到房间还无意中模仿了下那些猩猩,傻呆呆的,把左然看笑了。

  这个“观察、模仿、分析”的习惯帮助他很多。在开拍前,何修懿会请求导演详细撰写人物小传,而不是那种应付用的一页纸的人物小传,虽然后者才是当今国内最普遍的。他想看到的是剧本上面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角色的童年时期、少年时期……他把人物经历拆开、揉碎、细嚼慢咽,仔细品味,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人物经历性格以及情感。左然人物小传就写得细,连男五男六都会有三页以上,何修懿也早已习惯这种方式。

  之前有个导演嫌何修懿麻烦,不愿增改人物小传,叫他自行想象,何修懿便立即联系了吴顺之,表示并不打算接本,叫吴顺之找个理由推了。他想:是大IP又怎么样?他不想与导演合作!接本子不能只看会不会叫座、会不会叫好,有没有用,能不能红,那过于功利性,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是否认可工作方式还有团队氛围!是“拍的爽不爽”!就算原著影响很广,剧本编排很好,导演名气很大,制作资金很多……彼此“化学反应”不对,何修懿也不会签约。

  有了“左导”垫底之后,何修懿算十分任性,他自己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又见余美丽》后,还有一个十分有诚意的导演,只是因为讲了一句“要用演技演出那种氛围”,便被何修懿给“无情”地pass了,因为氛围,并不是用演技演“演”出来的,而是演员真正理解情境之后,自然而然地便呈现出的东西。

  除去演戏、磨炼演技,何修懿还参加了许多的活动。

  其中最多的,是公益活动。

  不过,何修懿是圈中的一大“赔钱货”。

  做公益活动时,每次碰到特别需要资金的人,何修懿就自掏腰包增加捐款,一拿就是上万。三次活动下来,何修懿得到了五千块“车马费”,但是却倒搭了将近五十万块。惨。

  ……

  忙忙碌碌当中,《又见余美丽》的后期制作完成。音乐请了日本一位很有名的电影艺术大师,煽情煽到极点。

  一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