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争端_鸿胪寺女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飘天文学

  为了方便与丰罗使臣的交流,许多朝中拟好的重要公文与奏疏,也需要他们几位蕃书译语将其中的部分内容译为丰罗语,然后才能送去给丰罗使臣看。

  除此之外,两国皆主张互通文化,因此一大批丰罗典籍陆续涌入长安,这无疑加重了蕃书译语的任务量。

  中书省的丰罗语蕃书译语仅有四人,即便如今加上她薛龄一人,光是负责眼前的公文与表疏译文,也几乎要忙得抬不起头来。

  薛龄想,如果日后还有典籍译文要完成,那简直是分身乏术了!

  很快,薛龄的担心成为了事实。

  因为上次鸿胪寺负责的典籍译文效果不错,陛下决定,将丰罗使臣带来的其他书册典籍都译为汉语。

  “丰罗留学生就要到长安了,这次典籍还是照例交给中书省来负责,若是人手不够,陆籍那边再帮忙协调。”见传谕令的太监离开,皇帝翻了翻手中的《乐论》,又看了看一旁书案上的《飞白考》和《丰罗医药集》,觉得自己这个决策将给后人留下无尽文化财富,一股豪情涌入

  胸间,颇为满意的笑了笑。

  这个决策是否会为后人留下财富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确定,中书省内,丰罗语的蕃书译语人们却因为这个决策,忙得几乎住在了这一处小小庭院中。

  薛龄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双眼,抬头一看,外面已是夜色深沉。

  看来今日,又要在此凑合一夜了。

  一旁的吕瑞活动了一下一直握笔书写而有些酸痛的手腕,说:“小薛大人,你一位女子,深夜在此多有不便,还是回府休息吧。”

  薛龄苦笑着摇头,继而说:“无碍。还有,吕大人唤我薛龄便是了。”

  几日的忙碌下来,大部分的典籍译文都被堆在了薛龄的案头,因奏疏事关重大,在掌管此事的太子萧礼亲自下命令之前,几人不敢轻易将奏疏译文交给薛龄准备。

  薛龄当然想着能早日接手公务,为几人分担,可也只得按照他们的想法,老老实实等萧礼的安排。

  可殿下人呢?刚回京没几天,又随丰罗使臣去了京郊大营。

  吱呀,门被打开又合上。

  是两名蕃书译语离开的声音。

  这几日,除了杜羽修和吕瑞跟她说过几句话以外,其他几位同僚都一直很安静!

  薛龄私下问过杜羽修才知道,其中有两位情况跟杜羽修情况相似,父母是丰罗国人,留他们在长安生活。

  “可他们为何甚少开口呢?”

  “据说是只会听和写,不会说!所以慢慢也就不愿与人交流了。”

  “可我会丰罗语,可以用丰罗语交谈啊!”

  “唉……这个我理解他们,从小在长安生活,其他孩子发现你说话跟他们不一样,会笑话你的。”

  “久而久之,他们觉得开口说话就是一件会被嘲笑的事……”薛龄小心翼翼的问道。

  杜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