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章 晋江正版(捉虫)_重生为古玩界大佬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灯顾名思义,即在书斋阅读时所用的灯具。

  古代没有电灯,只能用油灯和蜡烛照明,因而便产生了盛放照明物的器具,材料和样式繁多。

  从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到明清最为辉煌的时期,用金、银、铜、铁、陶瓷、玉石、玻璃、珐琅等材料制作的烛台,以及用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的宫灯等等,各式各样,品类繁多。

  至清代,帝王亲自批阅奏章,时常工作到深夜,便需烛台照亮书案。此类烛台便叫做书灯,属文房器具。

  书灯与佛前供奉的供器相比,尺寸较小,由承盘、灯柱及灯座组成,专供清宫书斋照明所用,为雍正、乾隆朝独有的文房雅具。1

  眼前的这对青花缠枝莲纹书灯仅有15,小小的一对,却极为精致。

  云舟与吴掌柜各拿起其中一个仔细查看起来。

  他手中的书灯整体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的托盘为放置于桌面的底座,表面绘制缠枝莲纹与卷草纹,中间连接一段凸起的圆柱。

  中层为蜡盘,用来承接蜡烛滴落的蜡油,内外口沿分饰花卉与海水纹,构图饱满;用圆柱相连的上层为灯盏托盘,口沿绘制一圈如意云头纹,顶部有固定蜡烛的金属蜡芯。

  整件瓷器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任何磕碰。

  绘制纹饰繁复,有十余层,青花发色浓艳,着意模仿永宣瓷器铁锈斑的效果,有着仿古的意境。

  云舟将三层一一拆开,查看连接处的痕迹以及托盘下方的纹饰。

  然后拖着最后一层托盘看向灯座底部,落款为罕见的“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外围以圆形青花双框圈起字体,模仿玺印规制,可见乾隆皇帝对于这对书灯的喜爱。

  他看过后将其重新放回桌面,侧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吴掌柜。

  对方仍然在仔细的观察着青花缠枝莲纹书灯,想必过一会儿才能交换。

  青花书灯保存完整得并不多见。

  首先,这样精致的青花书灯仅在雍正、乾隆两朝盛行,数量不多。普通老百姓用的都是油灯,更不会有民窑仿制。

  其次,瓷器易碎,青花书灯多为三段拼接,随便打碎其中一部分便是残器,顶部还有粗针状的金属蜡芯,不易存放。

  再者,青花书灯在蜡烛长时间的高温炙烤下,有一定概率出现裂纹。

  就像把家里的瓷碗一直放在煤气灶旁边烤,冬天冷热交替,没准会炸裂。

  因此,能保留下来的青花书灯数量不多,最难得的是一对都是完整的,凤毛麟角。

  吴掌柜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观察了很久,还用上了放大镜。

  清乾隆时期的青花书灯,他也是第一次见。据说前两年在拍卖行拍过一对,成交价格达到了300多万。

  作为小器型的书斋用具,足以称得上十足的官窑精品了。

  若这对瓷器为真品,收在珍宝阁能为其添色不少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