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15章 雕版印刷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皇帝也有两个年头了,刘弘对于这个职业,还是有了一定的心得。

  现在,如果有人问刘弘:做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刘弘的回答,几乎不可能会有第二种答案。

  ——制衡!

  说简单点,就是凡事儿留一手,遇人多留个心眼。

  拿朝堂的权柄制衡来说,封建时代绝大多数时候的皇帝,都会选择以军功集团、文官集团、外戚三方互相制衡。

  由外戚掌控核心兵权,来防止军功集团坐大;由文官掌控朝堂议论,制衡‘不修私德’的外戚,再由军功武将,以类似‘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方式制衡文官。

  在通常情况下,华夏封建政权只要保证这三方势力斗而不破,就能保证政权的安稳。

  而封建王朝的崩塌,也大半是由于这三方势力失衡。

  ——两汉覆灭是外戚势力太过庞大,魏晋隋唐的乱相是武夫集团过于强势,大怂大萌,则是由于文官将武官集团压制太狠,外戚则被皇帝连带着,让文官集团关进了囚笼。

  三方割据的势力变成一家独大,这才有的大怂年年月月岁币不绝,明皇登基必用太监。

  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皇帝,刘弘自然也希望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形成三方对峙,又谁都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但在如今的汉室初,要想让文官、武夫、外戚三方互相制衡,难度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在处于封建军果主意余晖的汉室,武夫的地位不可撼动!

  而文官集团势力,如今还十分薄弱,再加上刘弘对儒家的排斥,就使得文官集团很难在朝堂具备战斗力。

  至于外戚,那更是刘弘心里的痛······

  ——满打满算,刘弘至今也才不过六七家外戚,母族的助力几近于无,亲戚里能掌兵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原本应该成为母族助力的吕、张两家外戚,一个把自己作死了一整本户口本,另一个则男丁不丰。

  文官势弱,外戚不丰,刘弘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也就和历史上的历代君王一样,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群体身上。

  ——宦官。

  需得一提的是,对于后世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后宫、外戚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干政’的说法,刘弘可谓是嗤之以鼻。

  说到底,无论是文官武将,还是外戚宦官,本质终归还是帝王制衡所用的旗子而已。

  毕竟相比起桀骜不驯、政治觉悟普遍低下的武将,以及开口闭口圣人如何如何,暗地里男盗女娼的文官,外戚和宦官更忠诚于皇帝,对皇帝而言更为可靠。

  至于历史上,封建王朝为什么总会向文官主政的方向发展,则是因为:比起手握兵权的武夫,身份尊贵的外戚,以及日夜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宦官,文官所能造成的恶劣结果,相对不会太过糟糕。

  ——毕竟秀才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