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丢脸_书剑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泰山封禅是很严肃的事情,理论上来说敢去泰山封禅的皇帝,都是国家治理的很好,鼎盛一时,吊打周边各国。

  绝大多数皇帝心里是有数的,知道自己干的不算好,那就不去泰山丢这个人。

  也没有心里没点B数的皇帝呢?

  答案是有的!历史上举行了泰山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

  嬴政、刘彻、刘秀、李治、李隆基、赵恒。

  乾陵皇帝去泰山十几次祭拜,却没敢举行封禅仪式。

  不是他要脸,而是他不敢。

  清朝的疆域辽阔不在汉唐之下,却没有一个皇帝去泰山封禅。

  原因不明,窃以为清朝的皇帝们,就没拿自己当做汉家正朔,一直是客居的身份在统治。

  心里最没有B数的皇帝,要算宋真宗赵恒了,宋朝被周围的异族各种吊打,居然有脸去泰山封禅。

  这位也许是要脸的,只不过脑回路不正常罢了,所以成了反面典型。

  有他的撑托,李隆基也就不那么丢人了。

  至于李治,仔细看其实干的也还不错,要不是武则天的缘故,李治没那么多诟病。

  李诚站出来,现在立刻就安静了,几乎是一种本能的,众人就安静了下来。

  这气场,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大概只有这些大臣们才知道,李诚的势是怎么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

  文采斐然,舌战群相,与大家族利益挂钩,战功卓著等等。

  就算代表门阀士族的官员们打心里憎恶李诚,真的有机会把李诚拉到阵营里,他们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就好比手快的郑氏,现在谁想送女儿你能送的出去?

  娶妻当娶崔氏女,这话听起来逼格很高,事实也是如此。

  你让辽东候李诚有机会再娶试试看,门阀士族送女儿的队伍能排出去好几里地。

  很简单,无非就是为了“利益”二字,在这两个字面前,没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同理,得罪李诚风险太大,羽翼丰满,大势已成,谁也不会去当那个出头鸟。

  缓缓环视一圈后,不紧不慢的李诚离席,朝李世民的方向抱手长揖:“陛下功盖秦皇汉武,非天命加身不能诠释。

  即为天子,代天牧民,当祭而告天。”

  这马屁拍的,没人反对不说,观众们反而都露出羡慕的表情。

  同样是拍马屁,前面两位连李世民的笑脸都没得到一个,李诚站出来一通过分的吹捧,李世民脸上笑的褶子能夹死苍蝇。

  李治紧随其后:“父皇,儿臣附议。”

  这才是杀手锏,之前没人反对,不等于不想反对。

  鬼知道有没有人回去就写奏折找借口阻挠。

  现在李治跟着站出来,两代皇帝的脸面,谁家就是今后大唐历代皇帝的死敌。

  于是群臣次第离席,纷纷附议,死活要让皇帝走一趟泰山,不去就是对天命不敬。

  李世民不能站着不动了,起身对群臣回礼,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