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身世之谜_朔风飞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关知识:1、李林甫(?-752),小字哥奴,小名十郎。其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李林甫的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的堂弟,武德初年被封为长乎肃王,所以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但所有这一切没能成为李林甫的资本。他本人的发迹靠的是自己的才能和工于心计,李林甫任宰相十九年(开元二十二到天宝十一载),以韩非法家治国,有功有过。本小说一改史书尽称其为jiān臣的说法,力求对其客观评价,对同样被斥之为小人的高力士也尽量实事求是地予以描述。这些人既是聪明绝顶的政治家,也是受到历史局限和自身利益驱使的凡夫俗子,简单地说他是好人或是坏人都太过于武断。

  2、唐朝的科举教育十分先进发达。各代皇帝每每执政伊始,就大力兴建学校。唐高祖一进长安,天下未定,就下诏设立学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学。唐朝从zhōngyāng到地方,都设有官办的学校,用来劝导和奖掖青年人学习上进,谋求士宦。这些官办学校都归国子监(类同高教部)管,大约有这样几种:

  一,国子学,学员规定为三百人,专门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孙;

  二,太学,学员规定为五百人,招收中、高级干部的子孙和近亲;三,四门学,学员规定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百个名额是专留给老百姓中优秀青年的;四,此外有专科的律学(法律)、书学(书法)和算学(计算)等,招收小官和平民子弟;

  五,京都及各都督、都护府(类同今天的军区)、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县都分别设立学校,招收学生,人数不等。

  六,zhōngyāngzhèngfǔ中和太子宫中又设有弘文馆和崇文馆,各收学生三十名,都是皇亲国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李天郎的特殊身份使他一跃而进弘文馆。

  3、唐朝的官方教材都是古典圣贤之书,有大、中、小三经之说。《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学业有“通二经”、“通三经”和“通五经”的分别。所谓通二经,要能学好一大、一小二经,或者两个中经;通三经的,要大、中、小各通一经;通五经的大经全通,还要中、小经各能一通。除此之外,所有的学生都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李天郎依靠自己聪明,在方天敬教授的基础上,花两年时间达到通五经的程度,可谓学习奇才!

  “李都尉,还愣着干什么,本帅还等着你将刺客的幕后主使拷问出来呢!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