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长安_朔风飞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背景知识:1、唐帝国首都长安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在8世纪下半叶巴格达兴起之前,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长安城东西宽约公里,南北宽公里。城墙高约6米,厚9-20米不等,共有13个门基达米的城门。长安北部zhōngyāng是皇城和宫城,面积约平方公里。城内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以宽达150米的朱雀门大街为中轴线,居住着30多万户,160余万人,加上宫内宫人宦官,宿卫士兵,侯选官吏,流寓的外国留学生共有180万人左右。居民中不仅有汉人,还有唐王朝境内各族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士,如中亚昭武九姓和吐火罗故地的胡人,波斯人,突厥人等。长安城内共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其中轴线是南出明德门,北穿朱雀门直到承天门的朱雀门大街,其宽达一百五十米,将长安分成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以东的五十四坊和东市、兴庆宫、曲江池属京兆万年县;以西的五十五坊属京兆长安县。贯穿城门之间的三道南北和三道东西走向的大街时称“六街”,是最主要的街道。每条街都成直线,长而宽广,一般宽八十米左右,每条大街两侧都有宽三米,深两米多的水沟。在纵横交错的二十五条大街之间,整齐排列着如棋盘的坊市,每个坊都有围墙和坊门,坊内还有十字交叉的小巷,将全坊划为数目不等的区,各坊之间的距离当在四十米左右。

  2、唐王朝设立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在天宝年间,鸿胪寺的客馆里居住着几十个国家的使节,有的住了几十年之久。当时的长安,可谓五方杂处,有皮裘,胡帽,辫发,脚穿乌皮**靴的突厥人;有戴耳环,披肩布的五天竺人;有小绣袍、小口挎,皮帽上绣着花纹镶上丝网的中亚胡人;还有新罗、rì本留学生、以及真腊人(今柬埔寨)、波斯人(伊朗)、大食人(阿拉伯)、拂菻人(东罗马)等。唐朝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予以尊重,佛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都在长安zìyóu传教。天宝年间,唐人服饰风行胡装,“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服,为豹幅,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襟袖窄小。”

  3、rì本人称自己的刀法为“剑道”,所以文中赤贺梅轩等rì本武士皆称刀法为剑法。rì本剑道应该成熟于其南北朝和战国时期,相当于我国的明朝前后。本文为创作需要对此有所演绎,将rì本武艺的成熟期“提前”了,应该无碍主题。在有案可查的剑法中,最古老的rì本剑法是名叫中条一刀流的流派,由中条兵库头长秀(?-1348)创建,所以,中条长秀应算是最早创立流派的剑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