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利器_大明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的公文,可是还没送到内阁里头,就被执掌户部的徐阶挡了下来。

  原来这一回朝西北运粮,竟是不需要官府征发一夫一汉。

  内阁和兵部早就拟好了公文,以兵部的名义,向大明境内的商户大量买粮。若是随军出关,只要在肃州办好文书,等上几日,见数量够了,自然又会有朝廷的兵将沿途护送。

  等送到营中,直接拿了金券银票,或者是军中的堪合文书回头,去关内的钱庄里头领回自己那份就是。

  哪些地方能调出多少人手出来,能送到哪边,早就由这些商户和役工们自个谈好,既不会误了各地的农事,也不会担心有人逃跑,朝廷的兵马只要分批沿途护送就成。

  而来回拿的都是金券银票。也省了不少事儿,这一头,就又是萧墨轩所说的“钱”字了。

  自打三月底起,南北二京的“朝庄。里头早就忙活开了。

  这么多人一路西行,吃喝住行都要使钱,除了南北二京之外,从江南1湖广,四川到肃州的一路上。成都,西安,大同,灵州,等等这些大城果头大小、面额的金券银票,都要备足。

  专门制作金券银票的制钞房,几乎连续十来天都没歇工。新印刷出来的金券银票,除了一小部分用来兑了南洋商人的金银外,大部分被存放在两京的库房里。

  如今南洋二带,用的几乎都是大明朝庄发的金券银票,用张四维的话来说,“若是用金银,还怕有个成色好坏,若用我大明的金券银票,一两银子便就是一两足色细丝

  什么成色的银子能换到多少金券银票,早就在各地的钱庄里头就算好了1而各地钱庄收到的金银,又全部汇总到“朝庄”里头,铸成水一准的成色。

  前再年铸炼金银的大师傅。还多是东瀛过来的手艺人居多。这些扎着朝天小辫子的偻人,其他的不好说,可铸炼金银的水准那倒是没得口认两年。明人也学得会系可以炼出来比偻人做的旧川,不讨为了维持金券银票的价值,仍铸得和从前一样。

  萧阁台对徐阁老说了,偻人虽然不大好,可铸银的手艺了得,我殃浃大国不必连这点风度也没,咱这就叫技术引进。啥叫技术引进,徐阁老不大懂,不过技术和引进分开来,还是懂的,合在一起,也就那么个意思。

  至于金银铸得比以前好,萧阁台也说了,总用一样的金券银票,日子长了总是不好。若是真铸得好了。以后重制几版新模样的金券银票,到时候十张老银票换九张新银票,金银的成色也再上一准。也防着年头长了,有人能做出差不多模样的假券来,这是好事。

  到底是好是坏。普通的商户也管不了那许多。可毕竟金券银票用着方便,也是事实。况且如果想要金银,也大可以拿着去钱庄里用金券去换,换出来的也是水一准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