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三章 折腾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不是说钱多就能找到逞心如意的员工或者研究员,因为钱尚未成为社会普世价值,这就让新入市的公司和资本家很为难。

  现在的普世价值是《牧马人》式的,最起码也是《庐山恋》似的,要么是主动放弃腐朽的社会主义亿万富翁的生活,要么是视金钱如粪土,只追逐自己的心灵与爱情——若是金钱与爱情沾染上了,还要特别的撇清一番。

  学者们自然是清高的一群人。

  杨锐之前招揽小牛们,那都是冲着拾遗捡漏的心思去的。

  现在的北-京和外地的生活与科研条件不能比,就是上-海在科研条件方面也是总体落后的,而为了去大城市,为了更好的科研条件而调工作,并不可耻,也是普通人追求和令人羡慕的地方。

  然而,小牛们的数量毕竟有限,也不是你想招揽就一定能招揽到的。

  所以,借助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才是招揽人才的正确做法。

  杨锐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刘宇庄这个名字,同时分与之交谈。

  相比杨锐的态度,刘宇庄就非常认真了,他很清楚,这就等于是一场面试。

  唯一让刘宇庄心有顾虑的是前面的人说过的话:折腾人的地方。

  可聊天始终进行的很顺利。

  楚怀明回来以后,更是让三个人的谈话,又了探讨的色彩。

  就在刘宇庄觉得调职易如反掌之际,杨锐突然问道:“如果做一个很紧张的实验,你们愿意加班吗?”

  “当然。”楚怀明想都没想的回答。

  刘宇庄就想的多了,过了几秒钟才说:“做研究的加班是常态吧。”

  “如果是自己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那肯定会不自觉的加班,因为兴奋嘛,不过,如果是常态化的研究加班呢,春节也愿意加班吗?”杨锐问的很仔细。

  虽然说,80年代的学者们,还保留着一些战天斗地的精神,但精神是不能当饭吃的,该疲倦的时候会疲倦,该倦怠的时候会倦怠。

  做两弹一星的研究者们,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气运,自然是须臾不敢停怠,但在普通的生物学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极枯燥的,这种时候,与其说研究者有什么精神大法,不如说是制度和工作惯性维持着他们继续工作。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庞大而严密的项目,非常重要也非常大胆,但在具体而微的工作中,这是一项堪比码农的超级项目,每一个人体基因的测序归根结底都不太难,天才的大脑用在如何测序和加速测序方面,比如PCR,而到了真真测序的一步,全都是繁重的重复性体力活。

  杨锐不得不尝试着筛选一些吃苦耐劳的牛们出来。

  楚怀明再次毫不迟疑的说:“只要有研究做,加班我乐意。”

  刘宇庄再次落后了一些,道:“加班肯定也是愿意……”

  “你能承受多久的加班,每天加班4个小时,一周工作110个小,受得了吗?”杨锐差不多是按极限状态计算了。

  一周110个小时,等于一周七天都工作,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而一天24个小时,正常人的睡眠都在8小时左右。

  刘宇庄这么一算,顿时吓坏了:“离子通道实验室要加班这么久?”

  “你得有这个心理预期,到时候,可能加班的时间短一点,但忙起来,比这个时间长也是有可能的。”杨锐完全不用在乎劳动法什么的,现在不讲这个。

  大部分企业,给加班的员工多分几块钱的奖金,大会里表彰一下,就算是良心了。

  当然,一周110个小时这样的要求,几乎没有哪个国企能够或者曾经达到过。

  刘宇庄现在知道北理的人为什么逃之夭夭了。

  “这么一来,就是全部时间都耗在实验室了,要多久?”刘宇庄心里拿捏着。

  杨锐淡然道:“三年时间吧。”

  “三年?三年都能读一个博士出来了。”

  “在国外读PHD,一周110个小时,还真不一定能三年毕业。”杨锐笑呵呵的解释,却怎么都让人感受不到宽慰。

  ……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