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人心向背定天下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金、夏、高丽、日本等国的使者齐聚燕京城,向大同天子祝贺正旦新禧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宋国都东京城中却是格外冷清。

  此时此刻,教主道君皇帝竟然格外怀念他名义上的北朝皇兄——耶律延禧。

  若是没有女直人起兵和随后的徐泽造反,南北两朝均势还能维持的话,至少这个时候宋辽两国还会互派正旦使。

  而西面穷得就要吃土的夏人哪怕才与大宋打完仗,也会觍着脸来说几句好话拜个年,以求上国的岁赐。

  现在,这一切都没了。

  大宋立国后就从未遣使朝贡过的日本就不用说了,高丽、夏国这些大宋传统的藩属国也相继转投大同与大宋划清了界限。

  而交趾、大理、占城、真腊、于阗等新君即位才来意思一下的小国,更不会无缘无故派使者来贺正旦。

  国力日蹙之下,年节时的庆典反而要越隆重,给臣子们的赏赐更不能少。

  毕竟,如今的大宋就靠这些东西来粉饰太平,维持大国体面,并竭力维持越来越乱的人心了。

  可有些臣子或头脑不清醒,或沽名钓誉,偏不让天子省心,一再上书唱反调。

  说什么大宋如今内外交困,当削减无端开支,并降税轻赋,以聚拢民心,重振河山之类的废话。

  教主道君皇帝已经御极二十余载,又不是才登基的门外汉,怎么可能会被这些狗屁不通的鬼话忽悠?

  大宋外有强敌内有民乱,国力一日衰过一日,确实到了社稷存亡的危急时刻,必须想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才能维持国祚长久这点没错。

  但所有能解决时艰的办法中,唯有降税轻赋这一招最不靠谱。

  大宋之所以能在辽、夏两虏的交相侵略下坚持一百多年,靠的不是禁军有多能打。

  而是帝国对内实行高压重税的政策,一方面镇压民乱,维持了国内的总体稳定;一方面又搜刮了巨额的税赋,并以庞大的国力生生拖垮辽、夏这两个强劲的对手。

  如今,在大同的侵略下,大宋的国土不断缩水,民生也愈发凋敝,可禁军却还得不断扩编,朝廷若是降税轻赋了,从哪里拿钱粮来养兵?

  没有庞大的禁军守御国土,大宋又靠谁来应对同军将来南下的压力?

  如果说坐视大同步步蚕食大宋是慢慢等死的话,那主动降税轻赋并削减对官员的福利待遇和兵卒军饷就是立即自杀!

  当今天子赵佶虽然荒于政务,却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其人有自己的判断力。

  都说大宋收的税重,可大宋的税再重,也做不到仅靠京东路的税养活河北路的兵。

  但反贼徐泽不仅用京东一路的税养活了河北路的兵,还扩军数十万,北伐灭掉了辽国小朝廷。

  这个数字并不是赵佶瞎猜的,大宋枢密院搜集了很多同军的情报,并专门研究过大同帝国的兵力总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