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四章 (二合一)军情推演备战忙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四做完情报汇报后就告退出宫了,吴用还要留下来继续向皇帝汇报军情。

  “陛下,按照预订行军计划,增援河东的部队预计明天就能够抵达太原府。”

  “好。”

  赵宋朝廷绝不可能真的放弃河东路,这一点徐泽非常清楚,他也从没有想通过军事讹诈手段取得新领土。

  其人放赵桓回开封府之前,就已经要求兵部调两个师赶赴太原府,以支援李逵部与宋军即将展开的大战。

  “陛下,河东路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投入的兵力要不要再增加一些?”

  算上这次增援的两个师,大同部署到河东路的军队共有八个师三万多人。

  除掉驻守要点和继续围困太原府的兵马外,同军河东方面军能够集中起来使用的兵马仍有四、五个师近两万人。

  相对于赵宋动辄动员十几万甚至数十万人进行的大战来说,这点兵力确实有些少。

  但同宋两军的战力相差悬殊,只要统兵者的战略战术不出大问题,凭借两万同军打垮十万以内的宋军并不难。

  吴用其实不是担心在河东投入的兵力不够,而是怕李逵应付不了这么大的局面。

  如果换成皇帝亲自统军,兵力再少一些都能打赢宋军,但其他人就未必有这能力和威望了。

  只是这话不能直接说出来,不然的话,传到李逵耳中平白得罪人。

  “足够了,兵在精而不在多,以河东路的地形,投入的兵马越多越容易乱。”

  徐泽没去深究吴用复杂的心理活动,但该往河东路派多少兵马其人是有慎重思考的。

  大同今年虽然大举北伐,却只在玉河渡打了一场大仗,其余各地都是小仗,军队的机动距离也不算太远,作战状态保持较好。

  还因为灭辽建国,将士们的战斗热情更加旺盛,军队随时都可以再战。

  问题是打下燕云后,各地的基础建设相继上马,每日都在消耗巨量的钱粮物资。

  这些钱粮物资燕云本地只能提供少部分,大部分都需要民夫从京东路、河北路等地转运过来,对本国民力的消耗很大。

  现在应该适当休养民力,以待新征服地区的农业生产恢复。

  因此,即便大同兵力充足,在河东路也不宜投入过多兵力。

  徐泽有理由相信李逵能打好这一仗,并不是看不起宋军太弱而盲目自大。

  河东路的地形和交通运输条件摆在那里,限制了赵宋的兵力投入和出兵路线。

  无论赵宋朝廷投入几万还是几十万兵马,宋军都难以短时间内在某个战场形成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李逵为一军之正,如果连这点场面都应付不好,以后就别领兵了。

  吴用其实也不认为李逵会打不赢,善于谋略的人多喜欢面面俱到,其人提议增加兵力,只是为了进一步增加胜算。

  若能论决断能力,一百个吴用也抵不上一个徐泽。

  其人见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