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五章 稳定的根本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云十六州又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基本对应辽国的南京道和西京道。

  赵宋既缺强兵,又对燕云之地念念不忘,趁着西京道乱成一锅粥的时机,大肆招诱只要吃饱饭就能卖命的辽地汉人为军,确实符合他们对强军的定位。

  其实,战乱通常伴随着逃荒,就算没有赵宋的徕民政策,处于战区之中的山后百姓也会携老扶幼翻山越岭向南迁徙,以逃避战乱。

  大同控制下的蔚、白、奉圣等州,已经恢复稳定,百姓看到了活下去且能活得更好的希望,不会为了一点粮食就背井离乡去给赵宋卖命。

  但还处在动荡中的应州、朔州、宁边州等地,百姓朝不保夕,却很容易被招诱。

  并且,这几地的基层官员多半会因为“留条后路”而放任河东方面的小动作。

  实际上,徐泽早就掌握了河东路官府在西京道的鬼祟行为。

  甚至,完颜阿骨打可能也知道。

  二人只是为了给本国下阶段的战略留下“活扣”,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苏卿估计赵宋这段时间大概招诱了多少人南下?”

  徐泽的问话语气平缓,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苏京一直跪伏在地,不敢偷瞄皇帝的脸色,更不敢妄猜天子之心,只能老实作答。

  “臣不甚了解,只能依据以应州流失的人口比率,大略推算南下的汉儿应该有五万人以上,最多应该还没到十万人。”

  战乱中流民四起,不仅应州的百姓向南逃亡,北面云中府、德州、丰州等地的百姓也有经应州逃亡。

  以辽地官府的行政效率,这种情况下,掌握不了具体数据很正常。

  应州靠近已经安定下来的蔚州,且之前又向大同朝廷献土,金军不敢南下搞事,情况还好一点。

  西面的朔州、宁边州、金肃军等地,辽、金、宋、夏等势力角力,更加混乱。

  苏京不知道这个数据也很正常,徐泽也就不再为难其人了。

  “苏卿平身。”

  苏京知道自己的脑袋应该不用被石灰腌渍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再拜。

  “谢陛下!”

  待苏京起身,徐泽提出了自己的考题。

  “苏卿对稳定应州可有计较?”

  天子考校才干,说明自己还有用处,苏京精神一振,脑子转得飞快!

  应州夹在蔚、代、朔三州和云州府之间,面对宋、金以及还没有死透的辽国,四国角力,形势非常复杂。

  想要境内稳定,仅靠东面的蔚州为支撑是不够的。

  这一点,就好比牛皋当初带兵拿下了白州,一方面巩固白州防务,一面建议修建白州至中山府的道路,将白州彻底纳入大同治理体系内,方能保持其稳定一样。

  应州再往西是朔州,拿下了,提供不了战略支撑,还会增加转运困难。

  能做文章的,无非就是北面掌握在金人手中的云中府,以及南面掌握在宋人手中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