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八章 望北城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事繁忙,徐泽的出巡自不可能每个州县都覆盖到。

  进入奉圣州后,其人经怀来县、永兴县,到达文德县。

  随后,又沿羊河继续北上,越过断云岭,再顺着爱阳川,直到野狐岭长城。

  野狐岭和桃山两山相夹的隘口是大规模骑兵南下奉圣州的最佳通道,这里再往西北百余里,便是几个月前金军追击辽帝耶律延禧的第一站——鸳鸯泊。

  两个月前,武松率部拿下文德县时,曾命两个营驱赶溃逃的辽军到长城以北,并驻守野狐岭和桃山,以防备金、辽两军南下。

  后来,武松亲临一线,才发现自己的这个命令有些想当然。

  拥有广阔草原的辽国拿下燕云之后,原本用于中原王朝防御北疆的长城,就变成了妨碍大辽南北交往的内墙,地位和作用大大下降。

  处于隘口位置的野狐岭段长城被辽人改造成了关城,还算保存完好。

  其余各段城墙则没有这种待遇,经过一百多年的雨雪冰霜和风吹日晒,剥蚀严重,还有一些墙段因长期无人巡察,被经常越境的马匪拆出了方便进出的小豁口。

  野狐岭段长城虽然保存相对完好,但远离文德县而靠近鸳鸯泊,长期驻守两个营的兵力,补给过于困难。

  又因为其他各处城墙残破,又无人驻守,实际上也无法有效屏蔽南北。

  武松乃将大部分人马撤回文德县,只留下了两个队。

  稳定奉圣州形势后,武松被徐泽调往东线继续攻略辽西走廊,州内防务由张清负责,并归西方面军统帅牛皋节制。

  武松回燕京赴任时,专门向皇帝汇报了野狐岭段长城的情况,由是徐泽特意赶了近两百里路来此地巡察。

  登上野狐岭,北面的宽阔草原尽在眼中。

  徐泽透过望远镜,注意到远处有几个游骑,似是辽人的探马。

  “韩队正,辽人来此处的频率如何?”

  “臣等驻守野狐岭这段时间,辽、金两军五百人以上的大队人马只来了两次,见我军防守严密后就再没有来过,但小股探马、溃兵和马匪却经常来,每次都离得很远,臣等失职,只能防住很短的一段城墙,他们肯定有人绕道南下了。”

  回答徐泽问话的是驻守野狐岭的同军队正韩茂。

  韩茂出自安阳韩氏,但不是主宗嫡脉,也不是小宗子弟,而是早出了五服的韩氏下层。

  其人除了姓韩,生活状况和其他下户没有什么区别,一家人全靠佃种族田为生。

  大同政权限制大族发展,对大族上层来说固然是灾难,但对其下层来说却是机遇。

  若不是徐泽掌控相州,打乱了安阳韩氏的扩张和传承,逼得其族分宗另谋出路,韩茂最好的出路可能是在韩氏某一庄子中寻个自己能吃饱的护院差事。

  运气好的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许能被主家看中,赏一个管事之职。

  但不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