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一章 迟来的醒悟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国的精英们经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第三阶段扩张政策。

  总体上讲,主要有两点。

  其一,内迁与外迁并举。

  二者听起来很绕,其实并不矛盾。

  内迁人口是为了加速同化,以继续做大女直人的基本盘(没错,女直人早就超越了狭隘的血缘民族概念,认识到文化和习俗的重要性)。

  外迁人口则是在新占领区打入女直人的楔子,以形成辐射效应,增强金国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其二,调整官员使用办法。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将朝廷放心又能干的官员派出去掌控重要城池,其余州县则暂时不做调整。

  换句话说,完颜阿骨打放弃了稳扎稳打,逐步建立稳固政权的努力。

  类似张觉这样的乱世枭雄也好,其他的贪官污吏也罢,只要承认金国朝廷的统治,并积极纳粮出丁,就能继续留在当地作威作福。

  靠如此简单的政策,当然没法长期稳定地治理庞大的帝国。

  很明显,这套政策只能作为金国灭辽,快速接手辽国地盘的过渡政策。

  等以后,金国自己的治政人才培养出来了,迟早要对地方官员进行更替。

  没办法,这就是小族建大国的悲哀。

  家底太薄,尤其是治政人才稀缺,任你有千般本事,万般豪情,要想快速接手庞大的疆域,也只能因陋就简。

  别管这套政策好不好用,有多少隐患,先尽可能地接手最大地盘再说。

  这也是金国只占领了辽国很小一部分国土,就集中兵力,死死咬着辽帝追击不放的根本原因。

  只有抓住辽国的政治首脑,让剩余的辽人失去效忠对象而成为一盘散沙,金国才能以这种简陋的治政方式渡过艰难的政策转型期。

  不然的话,辽帝尚在,金国内部就会存在大批叛服不定的地方官员,金军就算再强悍,也只能疲于奔命。

  要是没有同舟社的掺和,这一策略没准还真能成功。

  但现在,辽帝还没有抓到,同舟社就已经占领了南京道,并向金国发出了“协同作战”的邀请,这一政策便极难维持了。

  实际上,石秀北上联络金人,也带来了徐泽的对金国的真诚建议:

  实在吃不下就不要硬撑嘛,有困难也别自己独自抗,同舟社急盟友之所急,随时愿意帮助金国解决一切困难。

  当然,完颜蒲家奴并不知道徐泽会有这么好心,更不敢相信同舟社这个盟友真的会帮扶大金国。

  其人在给皇帝的信中,基于中京道严峻的形势,建议立即停止追击辽帝的计划,并主动收缩防线,以应对同舟社随时发起的挑战。

  金国这几年的扩张太快,是该停下来整顿一番了。

  地盘小一点就小一点,保持稳定,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形势危急,蒲家奴自不敢多耽搁,当日就派人送信回会宁府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