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八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和二年年尾的河北路,充满了奇幻色彩。

  先是同舟社增兵边境,并不断修筑烽堡,此举吸引了辽人的注意力。

  基于本国山和日下的事实,辽国并没有一开始就采取过激行为。

  保持克制的辽国皇帝派出使者,欲要前往开封,希望通过比较平缓的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南朝的背盟行为。

  出面谈判的同舟社使者却丝毫不给辽人面子,叫嚣应基于两国实力对比重新界定双边关系。

  所谓打人不打脸,同舟社偏要赶上门打脸的行为成功激怒了辽人。

  在亡国之危的巨大压力下,辽国紧急动员部分兵马,增兵河北边界,并发出要惩罚南朝的狠话。

  主动挑起事端的同舟社却就此失声,没有进一步的应对措施,似乎吃定了辽人只敢瞎咋呼绝不敢打仗的心态。

  河北路的一些智者分析后认为:大战一触即发,辽国虽乱,但骑虎难下,极大可能性会冒险发动攻击,以转移国内早就鼎沸的矛盾,并借此战凝聚混乱的人心。

  就在所有人紧张等待同舟社进一步的应对措施时,穷凶极恶的辽人却突然放弃了对抗,并派出使者与同舟社谈判。

  辽国内乱不断外强中干这一点,河北百姓早知道。

  但外强中干到了这种程度,却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谈判的结果,更是出人意料。

  百姓大多没有什么长远的眼光,看不懂白沟之盟外交辞令之中隐藏的深意。

  但废除澶渊之盟约定的南朝“兄事”北朝、每年上供岁币之协议这一条,却是最单纯的百姓都能看得明白。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辽人为什么会突然认输,还要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赵宋百余年都不能揭掉的历史耻辱,居然就这样被同舟社轻易洗刷了?

  这一仗打都没开始打,怎么就赢了?!

  百姓就是这样,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的信息所干扰。

  大多部分百姓不去关注辽国开放榷场蕴含的巨大商机,反而关心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洗刷赵宋耻辱。

  就像原本历史线,即使九百年后,仍有大批普通百姓对北狩五国城,写诗做画打马球陶冶情操,还不断为赵氏传宗接代的“二圣”抱有极大同情。

  关心所谓的“臣子恨何时灭”,却忽视了河北、京东、京畿、京西等路远比“二圣”命运凄惨无数倍的普通百姓。

  没想过这些人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侵略,又是怎样在其后金宋双方拉锯导致的兵灾下苦苦挣扎?

  百姓很容易被人误导,追究百姓的屁股坐歪没有实际意义。

  存在即合理,百姓关心澶渊之盟的耻辱,而忽视了白沟之盟的利益,自有其原因。

  除了赵宋朝廷长期的官方宣传引导外,也有客观的历史情节在里面。

  就事论事,澶渊之盟对辽宋两国都有利。

  赵宋每年上供给辽国的岁币相对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