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建社方针一旦确定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极为少见。

  文华鼎盛的汉人王朝更习惯通过各种考试(不一定是科举的形式),选拔现成的精英人才管理国家。

  至于在职培训,困难太多。

  仅仅是一个谁来培训的问题,就开不得半点玩笑。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封建王朝的官员,所有的权力来自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服务的对象也只能是皇帝。

  官员在职培训只能由皇帝亲自组织,换其他人来做这事,基本就是预告换皇帝。

  但皇帝能有这么丰富的知识储备,教授从亿万人之中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么?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历代王朝基本没有官员在职培训。

  苦读诗书多年的士子们通过纶才大典,进入国家的人才储备库。

  再由吏部、礼部等部门对其进行很短时间的岗前培训后,就能安排到相应的部门实习候阙。

  等这些人出职地方后,终其一生,基本不会再有任何职业培训。

  朝廷最多也就通过诏令的形式,规范各级官员职责范围和相应工作方法,或是明确某阶段的具体工作事项。

  反倒是一些胡人政权,因为人才稀缺,甚至由于很多官员不识字,导致政令无法正常下达,其统治者才会规定官员要进行在职培训。

  不过,这种培训的效率并不高,目标要求也非常低。

  如前秦苻坚便下诏要求太子以及高级官员的后代必须“就学受业”,规定每二十名官员配备一个讲解经书的老师,以“教读音句”。

  苻坚确定的这个“就学受业”标准,便是放在同舟社的小学中都嫌低级。

  宗泽对这个官员培训班的办学方针有些迷茫,培训什么,由谁来培训?

  “社首,办培训班有哪些要求?”

  徐泽心中早有计较,此事虽然由吏曹来承办,宗泽也非常敬业,但毕竟是之前的历史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甩手给宗泽,最终肯定办不好。

  他不仅要亲自授课,还要对整个方案进行明确——此事上,宗泽还是具体承办。

  “建社方针一旦确定,官吏就是决定性因素。同舟社欲要开创前人未创之事业,就必须先培训前人未有之官员队伍……”

  一副大同社会初级阶段的蓝图在徐泽的叙述中,渐渐展露出其绚烂的一角。

  宗泽不自觉间握紧了拳头,他已经被社首彻底震撼了、打动了、征服了。

  北海之事,社首确实没有错,赵遹错了、王进错了,他宗泽也错了。

  天下大同,同舟社的创始者们确实不可能看得到。

  但在社首的领导下,大同社会的初级阶段完全可以做得到——这绝不是一个仅为了争取人心喊出的空洞口号,而是有确实可行的步骤和方法。

  被鸡汤灌的饱饱的宗泽兴奋地回到自己的官署,处理社首交待的任务。

  徐泽却没有他那么乐观,带队伍哪有那么容易?

  这世上,能有几个喜欢喝鸡汤的宗泽?

  连老丈人赵遹和亲师父王进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抱负,如何能指望搞一期培训,就可以把其他人根深蒂固的观念给掰过来?

  不过,万事开头难。

  只要开了头,终究会不断前进的,哪怕是缓慢的,甚至螺旋式的前进,不也是前进么?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