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心上·第一节_孟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人如果能竭尽心力,就会知道本性。知道了本性,就会知道天了。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侍奉天了。短命或长寿没有两条路,修养自身以等待,也就是立住自己的命运了。”

  【赏析】

  本篇还是探讨行为方式的问题,是从本性与行为的关系问题转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上,也就是人在生存、生活、工作中根据什么样的心理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人的短命和长寿,有各自不同的道路吗?孟子认为没有!人生下来,上天没有注定谁要短命,谁会长寿。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短命,有的人会长寿呢?这其实就是各人对待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问题。以善心行为,就多有善的回报,心胸坦荡,活得愉快,身体自然少病。身体少病,就不会短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生活和工作中善于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慎终追远,慎始而敬终,慎言慎行,就不会因为行为方式问题而遭受凶祸灾伤,从而亦不会短命。反之,如果只凭一时冲动或依随感觉而行为,就会多遇凶祸灾伤,因为感觉始终没有经过理智的思考,是人对社会环境的狭隘的认识。凭着狭隘的认识和感觉而行为,会正确吗?而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就会使人走上不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不会善终。所以,“尽心”、“知性”,就会知道天的道路和规律了。尽心,尽什么心?曾子在《大学》里是这样说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个意思是,古代想要明白那明白无误的规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度量和衡量事物的原理而后才可以知道周密与周到,知道周密与周到而后意念才会诚挚,意念诚挚而后心性才能端正,心性端正而后自身才有修养,自身修养而后才能使家族里的人平等,家族里实行平等而后整个国家才能治理,国家得到治理而后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