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封贵族,控海贸,兴宗_大唐:掳走了李世民的老婆女儿怎么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封贵族,控海贸,兴宗教。

  要说怎么成立一个国家?

  张寻还真的认真考虑过。

  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张寻觉得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的国家,当至少有国王,贵族,国人,乃至于更低一等的异族。

  毕竟对于张寻来说,他的打算是先占据沿海的耽罗国(后世的济州岛)、百济、新罗,这些国家都算是已开发的国度,不是流球大岛这种蛮荒之地,耽罗国有人口十万,百济有人口超过五十万,而新罗国则是人口两百万的大国,高句丽更是不得了,人口足有六百万。

  不过,这三国人口众多,但是即便征服了,也不好统治。

  在韩半岛和辽东,华夏之民、扶余人、契丹人、靺鞨人杂糅相处,若是想要统治这极快区域,张寻的想法是以华夏之民临夷狄之民,实行夏君夷民之策——这方法还是挺复古的,周朝分封便是这个策略。

  不过,光是分了阶层还不够。

  还要有一个精神的武器来统一民众

  实际,在决心反唐的时候,张寻就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了。

  在张寻看来,华夏文明在后世被西方文明整体超越,乃至于从1840年以后遭遇到的百年国耻,和文化的缺陷有关。

  而华夏文明的文化缺陷,出现在了精神。

  在宗教文明。

  总体来说,华夏是一个缺少宗教传统的文明。

  宗教,是华夏文明的短板。

  华夏文明在精神的问题,就出在了儒家学说逐渐走向文弱化,走向内卷化,唐代便是华夏分明的分水岭,在唐代之前,华夏文明是一个进取的文明,周代分封,夏君夷民,一举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本版图,而后历经秦汉、隋唐另个帝国时代,将华夏文明推向了巅峰,而巅峰之后...便是长达一千多年的下坡路。

  唐朝之后,儒家文化便开始逐渐走向文弱、内卷。

  华夏从周开始,逐渐从黄河流域扩张到了长江流域,紧接着征服了珠江流域,用了接近一千年的时间,彻底将中原、江南、岭南变成了华夏之民的根本之地,然而,唐代之后,华夏文明却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张。

  用越来越文弱的儒学武装思想的华人虽然勤奋、聪明、节俭。

  但是却不太好斗。

  而且,儒学是个偏重于哲学的东西,依附于国内的官僚体系才能生存发展,本身的组织能力几乎没有。

  而当华人走到海外之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或者是组织能够把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当然就呈现了一盘散沙的局面了。

  一盘散沙,哪怕是金沙,也抵不过团结起来的垃圾!

  而南番的垃圾猴子们能够在和华人的斗争中占据风,就是因为他们有宗教把所有人都团结了起来。

  张寻觉得,自己要成立的国家,不但要把老祖宗的夏君夷民的法子捡起来,还应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