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章 艰苦拍摄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决定了留在这里继续拍摄,剧组没有再耽误时间,下午就恢复了拍摄。

  剧组继续拍摄我军攻击536高地的戏份,这里就需要刘营长他们协助了,刘营长叫来了一个没有任务的连队。

  任导演把战士们分成两拨,一伙人穿上剧组准备好的敌军制服,在山上扮演敌军,另一组人在山下扮演我军,再把剧组里面的几个演员混在他们里面。

  分好组之后,任导演留下副导演指挥两拨人开始排练,战术动作和走位张伟这个军事顾问都已经大致设计好了,具体动作还需要演员们自行发挥。

  任导演则走向另一边,带着摄影师小李开始选择拍摄角度和设置机位。

  剧组拍戏,不是到了外景地就能立马开拍的。像是拍摄这种战斗戏份,虽然只是几十上百人的中等场面,但是前期准备工作就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一场戏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拍完。

  剧组的摄影师小李站在高地的侧面,他将眼睛贴在摄影机的取景器上面瞄着远处正在排练的人群,不断地变换着位置,试图找出最佳的机位。

  小李旁边还有两个人寸步不离的保护着他,怕他摔倒,这倒不是小李有多么的重要,而是摄影机太金贵了,实在是伤不起,全剧组就这一台摄影机,它要是出点儿问题,全剧组都得歇菜。

  这个年代机器相当珍贵,都是进口货,其实后世也基本都是进口货,而且主要就是ARRI(阿莱),RED,SONY这几个牌子,而且RED还是在数字摄影时代由一个米国富豪摄影发烧友鼓捣出来的,因此此时的摄影机要么是德国货,要么是东瀛货。

  华国在电影拍摄器材方面研发很落后,国内一直要到2009年才由Kinefinity(卓曜科技)研发出了数字电影摄影机,被使用者称为“国造摄影机”,其最大的优点当然就是便宜了,性价比很高,很多网大都是用它拍出来的。

  《攻占谅山》剧组用的是德国的ARRI,由于边境地区潮湿闷热,每次使用之后小李都得小心翼翼地将机器检查一遍,差一点儿第二天就不能拍,坏了的话更是得送回帝都才能修,没个十天二十天回不来。

  至于学一学原理摄影师自己来修,别开玩笑了,别说自己不会修,会修的话也不敢瞎弄啊,一部机器的价钱都能拍半部电影了。

  任导演和小李从山下到山顶一路观察,选好了几个适合的机位,最后在一个缓坡处,小李说道:“导演,我建议在这里建一段轨道,利用轨道车将战斗的全景都收录进来,然后再在刚才那几个机位拍几个不同角度的特写。”

  在剧组里面和导演沟通最多的就是摄影师了,尤其是这个时代还没有监视器,拍出来的效果是否能让导演满意,全看摄影师是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